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电力数据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商业创新等方面蕴含巨大的潜力和价值。特别是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电力数据在疫情精准防控、宏观经济研判、企业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电网企业作为公用事业企业,是连接发电侧和用户侧的枢纽,不应独占数据资源,以电网数据为核心推进电力数据开放共享是大势所趋。目前,已有企业开展电力数据交换解决方案相关研究。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通过数据开放服务的方式,为政府和社会各方提供了基于电力数据的价值信息,从民生、经济、用户等层面将电力数据转化为社会公共价值信息。
电力数据开放共享、与社会资源融合应用,是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政府决策、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推进电力数据共享开放,有利于打破部门之间、政企之间的数据壁垒,带动能源数据更大范围、更大规模共享和应用,促进数据这一生产要素自主安全有效流动,催生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助推高质量发展。
技术规格(LYWHX-8000无线高低压核相仪工作原理及结构)
功 能 | 高压无线核相、频率、相位、相序、验电测试 |
电 源 | 主 机:DC9V,6节5号碱性电池LR6 探测器: 锌锰干电池6F22、9V |
核相方式 | 接触式核相:35kV以下的裸导线或220kV以下具有绝缘外皮的导线可以接触导线核相 非接触式核相:当裸线路电压超过35kV时,必须采用非接触核相,探针逐渐靠近导线即可 |
传输距离 | 无线传输,直线传输距离约30米 |
相别定性 | 同相:-25°~25°;异相: 95°~145°和215°~265° |
量 程 | 核相电压范围:200V~220kV |
测试相位:0.0°~360.0° | |
测试频率:45.0Hz~65.0Hz | |
精 度 | 核相:≤±12° |
频率:≤±2Hz | |
分 辩 率 | 相位:0.1° 频率:0.1Hz |
发射频率 | 433MHz、315MHz |
LCD | 3.5寸彩屏;显示域:71mm×53mm |
相位指示 | 相量图及数字同时显示 |
电源指示 | 探测器具有绿色电源指示灯 |
工作指示 | 核相时探测器具有声光指示功能,红色双闪灯指示和“嘟--嘟--嘟"蜂鸣声 |
显示速率 | 2次/秒 |
数据存储 | 9999组(掉电或更换电池不会丢失数据) |
液晶背光 | 可调亮度,适应不同使用环境 |
自动关机 | 开机约5分钟仪表将自动关机 |
电池电压 | 当电池电压降到7.2V±0.1V时,电池电压低符号显示,提醒更换电池,此时测量的数据同样是准确的。 |
额定电流 | 探测器:30mA max;主机:150mA max |
仪表质量 | 仪器:950g(含电池);包装及绝缘杆的总质量:约3.0kg |
仪器尺寸 | 主机195mm×100mm×45mm;探测器290mm×250mm×80mm |
绝缘杆长度 | *大直径Φ38mm;长度:缩态为1350mm;伸态为5000mm |
绝缘试验 | 绝缘杆拉伸后两端:AC 220kV/rms 主机、探测器:AC3700V/rms(外露金属与塑料外壳间) |
外界干扰 | 无特强电磁场;无433MHz 、315MHz同频干扰 |
工作温湿度 | -10℃~40℃;80%rh以下 |
存放温湿度 | -10℃~60℃;70%rh以下 |
防护等级 | IP63 |
适合安规 | GB13398-92、GB311.1-311.6-8、3DL408-91标准和国家新颁布电力行业标准《带电作业用1kV~35kV便携式核相器通用技术条件DL/T971-2005》要求 |
符合IEC61481-A2;2004;IEC 61243-1 ed.2:2003标准 |
电力数据与经济、社会存在广泛紧密的联系,其开放共享的价值不仅在电力行业内部,更体现在国民经济运行、社会进步及各行业创新发展等多个方面。
目前,实现电力数据无障碍共享还面临一定挑战。电力数据的开放共享面临数据权益归属不清晰、数据开放共享义务不明确、数据流通机制不完善、数据质量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针对电力数据开放共享的法律法规有待继续完善。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正式实施,我国数据安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已经逐步形成。但对于体量大、类型多的电力数据,现行法律体系下尚无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对于电力用户数据的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尚不完整。电力行业内部对于相关数据的开放共享标准不甚明确。有关企业目前对数据共享开放的具体标准和流程也不够完善。
二是电力数据开放共享流程不够细致和规范。由于数据需求、共享方式与口径不同,电网企业对于新兴数字业务数据开放的规范性要求往往不能及时更新。不同企业处理电力相关数据开放共享要求的尺度与方式也不尽相同,对电力数据整体结构没有统一明确的认知,数据流通后的使用控制机制还不完善。
三是缺少成熟的隐私保护技术方案。电力数据具有体量大、增长快、实时性强、价值密度高等特点。电力数据的不断累积对数据开放共享的安全保障技术水平和新兴技术迭代更新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成熟成套的技术方案还未形成。
上海来扬电气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