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PRODUCT DISPLAY
技术支持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支持 > 无线检相仪技术规范
无线检相仪技术规范
  • 发布日期:2020-03-05      浏览次数:535
    • 无线检相仪技术规范一、产品简介

      LYWHX-8000B无线高压核相仪(以下简称“仪器”)用于两条高压线路并网或环网核相。也可以用于远程(远距离)核相,确定相序颜色与相序名称是否一致。仪器适合0.22~220kV交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和二次侧带电作业,具有高压验电功能。

      仪器采用无线传输技术,操作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克服了有线核相仪的诸多缺点,同时仪器配置GPS模块,两台及以上仪器经匹配、升级后可以用于远程核相。

      无线检相仪技术规范二、工作原理

      仪器由2个发射器和1个接收主机组成。发射器可以判断线路是否带电,测量线路相位和频率。近程核相时,X和Y发射器将测量的数据通过无线电发送给接收主机,接收主机依据发射器数据计算两线路相位差值,判断同异相。

      远程核相时,两个Y发射器分别将测量数据发送给两台接收主机,主机由GPS授时后同步测量,计算两台主机相位差值即为两线路相位差值,判断两线路同异相。

      无线检相仪技术规范三、安全事项

      1、现场测试时,应按电力部门高压测试安全距离标准进行操作。

      2、标准配置绝缘杆3米,对应电压等级为 ≤ 220kV。如测量线路电压高于220kV时,请使用长度大于3米的绝缘杆。

      3、核相操作时,手持位置不要超过绝缘杆手柄位置。

      无线检相仪技术规范四、技术参数

      1、相位差准确度:误差≤5°。

      2、频率准确度:±0.1HZ。

      3、可跨电压测量范围为0.22KV~220kV。

      4、发射器和接收主机的*大传输视距约100米。

      5、远程核相时两个GPS主机的距离为0.3公里~800公里。

      6、真人语音提示测量结果和操作步骤。

      7、3.2英寸彩屏同时显示2条线路相位差、频率、矢量图和同异相结果,显示GPS卫星颗数,GPS授时状态和时间等信息。

      8、连续1小时无操作自动关机。

      9、发射器和接收主机均内置可充电锂电池,配置5V充电器。

      10、主机内置18650锂电池,电池容量为2500mAH。发射器内置14430锂电池,电池容量为450mAH。

      11、高压测量时泄漏电流<10uA。

      12、发射器工作功耗<0.1W,接收主机工作功耗<0.3W。

      13、工作环境:-35℃--- +45℃ 湿度≤95%RH。

      14、整机重量:约3.6KG。

      15、仪器包装尺寸:长56cm*宽26cm*高13cm。

      无线检相仪技术规范五、仪器简介


       

      2、仪器自检方法

      按下图将发射器连接自检测试线,发射器启动,蜂鸣2秒,红绿两指示灯交替闪烁。接收主机开机,在近程核相模式下显示对应发射器信息,则发射器与主机工作均正常。

      提示:

      自检时两发射器与接收主机的距离大于0.5米为宜。当距离小于0.2米时,可能只连接了1个发射器而主机显示2个发射器信息。此现象为正常现象,不影响仪器使用。当2个发射器都接电时,仪器显示不受短距离影响。

      自检测试线内部串有2M电阻,测试时人接触鳄鱼夹不会触电。

      自检测试相位差为180度左右时,将任一自检线插头反转,则相位差变为0度左右,反之亦然。

      六、近程核相

      高压输电线路核相(高压核相)

      将X和Y发射器连接绝缘杆,同时挂接在高压线路上,接收主机开机选择近程核相模式,即可显示并播报核相结果。原理图如下:

      高压开关柜带电显示器核相(低压核相)

      将X和Y发射器弯钩替换为尖头端子,并插入带电显示器,再将接地线DC端插入发射器接地孔(也是充电孔),鳄鱼夹接地,接收主机开机选择近程核相模式,即可进行测量。发射器使用方法如下图:

      提示:由于带电显示器的主要作用是显示开关柜是否带电,并非标准的核相点,且不同厂家、不同时期、不同标准的带电显示器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移相问题,且带电显示器L1、L2、L3与母线的对应关系不一定正确,若核相结果异常则应在一次线路上进行核相。

      远程核相

      同时使用两台仪器可进行远程核相,原理图如下:

      先将两台接收主机开机,切换到远程核相模式,在室外有GPS信号的地方完成授时,直至语音播报发射器无信号。再将分别将Y发射器接触所测带电线路,此时两台接收主机每10秒记录一组数据,No1到No6分别为每分钟的0s、10s、20s、30s、40s、50s的数据,对比甲乙两机同一编号的数据即可判断同异相。显示界面如下:  

           

      提示:

      (1)若测试地点无GPS信号(如地下配电室),需先在室外有GPS信号的地方,将接收主机连接到GPS卫星信号后,再拿到无GPS信号的地方测量,主机会自动切换到授时模式。此时主机使用内部时钟,其精度比GPS时钟差,且误差会累积,请在授时30分钟内完成测试,否则需重新连接GPS信号来校准时钟,以保证测试精度。

      (2)如果甲乙两机在短距离范围内(相距小于300米)测量,两发射器的无线信号会相互干扰,可能使测量结果无效。

      八、结果判断与分析

      结果判断采用国标*标准,同异相以30°为界。相位差≥±30°时为异相,语音提示“异相”,屏幕显示“异相”,异相指示灯亮。相位差<±30°为同相,语音 提示“同相”,屏幕显示“同相”,同相指示灯亮。所有相位差结果以X为参照,度数为Y超前于X的相位。

      提示:两线路频率不相同时,需要使用准同期并列装置控制发电机的频率相位,使发电机的相位和频率与主网一致后才可以并网送电。准同期与自同期并列操作见附录B。

      九、维护保养

      1、长期不使用时请充满电后再存放。

      2、本产品不宜存放在潮湿、高温、多尘的环境中。

      3、绝缘杆*使用前应做耐压试验,且每年进行一次耐压试验。

      十、出厂配置清单

      物品名称

      数量

      塑料机箱

      1

      接收主机(配置GPS功能)

      1

      X发射器

      1

      Y发射器

      1

      伸缩式绝缘杆(3)

      2

      尖头端子

      2

      充电器(5V/1A)

      2

      自检测试线

      2

      接地线

      2

      说明书

      1

      出厂检验报告

      1

      合格证

      1

      提示:

      尖头端子为发射器头部弯钩的替换品。

      自检测试线内部有电阻,市电自检时人接触鳄鱼夹不会触电。

      接地线为直通导线,只用于低压(电压<1kV)场合,高压时严禁使用。

      十一、售后服务

      1、仪器自售出之日起一个月内,如有质量问题,免费更换新仪器。

      2、仪器两年内凡质量问题由我公司免费维修。

      3、仪器使用超过两年,我公司负责长期维修,适当收取材料费。

      4、若仪器出现故障,请寄回本公司修理。不得自行拆开仪表,否则造成的自损我公司概不负

      附录A

      绝缘杆参数补充说明

      绝缘伸缩杆(材料)选用兵工企业生产的防潮绝缘管, 符合IEC/1C78标准具有防潮、耐高压、抗冲击、抗弯等特点, 该材质特性见下表。

        表一  绝缘杆机械、电气特性

         

       

       

      马丁式耐热性(纵向)

      >200

      抗冲击(纵向)

      MPa/cm

      >147

      抗弯度(纵向)

      MPa

      >343

      表面电阻系数(水浸后)

      Ω

      >10x1011

      体积电阻系数(常态)

      Ω/cm

      >10x1031

      表二 绝缘杆耐压试验参数

      电压 (kV)

      长度(m)

      工频耐压 (kV)

      时间 (min)

      结果

      标准值

      试验值

      6-10

      1.5

      44

      44

      15

      合格

      35

      2.4

      80

      80

      15

      合格

      66~110

      2.8

      254

      254

      15

      合格

      220

      3.0

      440

      440

      15

      合格

      产品符合国家GB13398-92、GB311.1-311.6-8、3DL408-91标准和国家新颁布电力行业标准《带电作业用1kV~110kV便携式核相仪通用技术条件 DL/T971-2005》要求。

      附录B

       发电机并网同期方式分为准同期和自同期两种

      准同期并列是将未投入系统的发电机加上励磁,并调节其电压和频率,在满足并列条件(即电压、频率、相位相同)时,将发电机投入系统,如果在理想情况下,使发电机的出口开关合闸,则在发电机定子回路中的环流将为零,这样不会产生电流和电磁力矩的冲击。准同期并列时间长,但冲击小。大型发电机应采用准同期方式。

      自同期并列,先将轮发电机组转动起来,当转速上升至稍低于机组的额定转速时,就将断路器闭合,这时电力系统给发电机定子绕组送进三相冲击电流形成旋转磁超然后励磁系统再给发电机转子绕组送进直流电流产生磁超使电力系统将发电机拉入同步运行状态在并列过程中,发电机因有冲击电流而受到一定的损伤是自同期的缺点,优点是并列过程比较迅速。自同期并列时间短,适于小水电的并网。

      228,中国新闻社获得了专访上海网红医生张文宏的机会,采访记者是一名老将”——中新社上海分社社长李鹏。经中新社社长陈同意,我们提前一天商定了一个特别策划,即《中国新闻周刊》(以下简称周刊)将全文刊发采访实录。当天下午的采访一结束,我们马上安排专业速录听打录音,初稿长达1.6万字,后经过几轮编辑梳理成8000字,以《实录/专访张文宏:关于零号病人,我只认证据》为题,于229中午*在周刊微信号上推送,24小时阅读量突破200万,成为名副其实的爆款,被《人民日报》等*和专业公众号多轮转发。网友留言称:这才是我们普通民众希望接收到的信息,简单直接,公平公正,有理有据!希望每个科研工作者都有张爸这种严谨的态度。

      其实,这只是周刊及其新媒体在整个疫情报道中坚持全景式报道、全平台传播策略的一个缩影。

      20191231,周刊*记者前往武汉采访,元旦前后连续发出3篇有关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稿,是国内传统媒体和全网早报道疫情的媒体之一。2020123农历大年二十九之后,《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社社长夏春平和记者分期分批逆行抵达武汉。在为期2个月的日日夜夜里,周刊打破杂志以周为单位的采编流程,用杂志深度报道的手法,以新媒体快速传播的手段,疫情赛跑,记录始发,不忘见证,更见反思,落点建言。纸质杂志共出版4期关注疫情的封面报道,并在新媒体平台上全天候播发文章、图片、视频和漫画等各类稿件,截至229,全网总阅读量超过66亿。

      在操作纸质杂志时,周刊采编团队早早有了共识:面对比2003SARS还严重的疫情,要形成全景式封面报道系列。

      在一个封面的策划方案中,我们如此定位:这个封面报道是《中国新闻周刊》关于此次事件的一个封面故事,要全面记录此次事件,为历史留下见证,做出一期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杂志。这成了周刊贯穿整组系列封面报道的立意和基调。

      此时,由于新媒体发稿早于纸质杂志,经过近两周持续的动态报道,我们重新整合一线记者的一手素材,后方编辑梳理主线,运用全景式纪实写作方法,激活碎片化信息,以此提炼主线,还原并审视疫情发生发展的前前后后。

      于是,一个全景式封面报道终定格成《新冠病毒:我们要付出多大代价》。整组报道共有5篇长文,小计超过4万字,配合近30张图片,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景式。其中,主文《为武汉之憾:黄金防控期是如何错过的?》,其他辅文包括《封城之后》《被清空的武汉:一座没有陌生人的城市》《科学与新冠病毒的竞赛》和《致命的野味》。

      一期封面报道还确定了一条辅线,即在主标题之外,开了一个我们的设问。我们要付出多大代价这一问题,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有读者还与周刊17年前有关SARS的封面报道联系起来,认为周刊这组报道有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感。

      随着武汉抗疫战争的推进,一场史诗级的抗击疫病与医疗救援行动正在展开,它不仅值得被记录、被见证,更应该被思考。周刊继续把目光放在武汉战场,做出的第二个全景式封面报道取名为《围城之战——我们如何过关》。

      进入第三周,湖北仍是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战场。213日,中央对湖北省和武汉市一把手同步调整——省委书记与市委书记双双迎来新面孔,湖北和武汉抗疫形势由此进入新阶段。周刊迅速调整报道方向,从时政角度切入,形成了第三个全景式封面报道《武汉攻坚——我们如何与疫情赛跑》,包括《湖北换帅:抗疫迎来大考》《武汉战的攻坚时刻》和《武汉市中心医院医护感染调查》3篇文章,进一步聚焦热点、难点和堵点。

      第四周,周刊沿着我们的设问思路,把报道的方向从现场再次回收,放到了疫情防控的科学决策层面。采编团队采访了中国预防医学会专家组等学者和业界人士,在专业认知框架下复盘和审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决策,探讨中国疾病防控体制的改革方向。这就是第四个全景式封面报道《防控之辨——我们怎样科学应对》,包括《疫情防控的决策路径》《疫情之后,疾控改革往何处去》等4篇文章。

      与此同步,周刊主办的《中国慈善家》杂志推出了《武汉之痛:反思与救赎》的封面故事,以3万字、5篇稿子的篇幅,对武汉疫情暴发和防控、全国对武汉的救援以及公益慈善组织的表现等,进行了*视角的审视。

      作为全媒体平台,周刊两微等*账号秉承了杂志、专业、理性的特质,总粉丝量7000多万,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总体报道策略中,我们坚持移动优先,大部分稿件一时间在新媒体平台上刊发,做到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平台传播,阅读数据在央媒中。初步统计显示,周刊*微信号120日至229日共发稿292篇,10+的文章有145篇,总阅读量超过7200万,单条阅读量超过200万。周刊微博号主持的#周刊君与你共同战疫#标签阅读量超过65亿,讨论量110万,在所有媒体中阅读量名列第三。微博日均发稿200条,日均阅读量1亿+,共3000多条微博被热门推荐,4000多条微博进热门搜索,近600条阅读量过百万,30条阅读量过千万,单条(话题)阅读量2亿。

      227日后,中国新闻周刊新媒体平台继续发出《假如新冠大流行,世界经济会怎样?》,《中国慈善家》微信号发出《公共卫生专家:不排除新冠病毒在流行乃至暴发的可能》等解释性报道和建言性文章。周刊品牌全媒体矩阵的报道视线随着疫情的变化,正在走向世界。

       

    联系方式
    • 电话

      13801861238

    在线客服